20210625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张以文教授邀请了(按姓氏排序)崔立真教授(山东大学)、窦万春教授(南京大学)、马晓星教授(南京大学)和应时教授(武汉大学)分别就《全周期数据链与知识驱动的医疗诊断可解释性生成及其应用》、《开放生态化软件发展的一些思考》、《作为软件部件的深度神经网络的质量保障》和《QLLog: 一种基于Q-learningSaaS软件日志的异常检测方法》进行了学术交流。本次报告会由张以文教授主持,相关方向的教师和学生线上聆听学习。


(崔立真教授报告页面)

        崔立真教授就《全周期数据链与知识驱动的医疗诊断可解释性生成及其应用》向大家介绍了相关工作的研究进展。智能化精准诊断需要多源数据,形成全周期数据链下的精准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融合来自医疗机构、卫健部门、医保部的多源数据形成完整的数据链,将全周期多源数据与医学知识相结合,生成具备可解释性特征的医疗诊断,能够提高医师工作效率,保证诊断质量,也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窦万春教授报告页面)

        窦万春教授就《开放生态化软件发展的一些思考》向大家介绍了相关工作的研究进展。窦万春教授以鸿蒙生态为例解释了开源思想和开放技术生态的胜利构建。鸿蒙生态的本质,就是按照分布式虚拟化的原则,制定出硬件设备之间统一的通信标准,联合手机周边设备如空调、其他手机、汽车、各类传感器等形成超越苹果,安卓这类单机版超级终端的,进而通过标准的Android API接口让APP方便地调用各类设备,组建成更为强大的应用系统。


(马晓星教授报告页面)

        马晓星教授就《作为软件部件的深度神经网络的质量保障》向大家介绍了相关工作的研究进展。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进步,越来越多的复杂软件系统包含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DNN)模型作为其部件。DNN模型是基于统计的归纳推理的产物,迥异于基于演绎推理的传统程序。如何评估并改进这种新型软件制品在应用环境下的性能成为亟需研究的软件工程问题。


(应时教授报告页面)

        应时教授就《QLLog: 一种基于Q-learning的SaaS软件日志的异常检测方法》向大家介绍了相关工作的研究进展。应时教授首先日志的特点和重要性,然后从国内外关于日志故障检测研究状况到其团队所做的研究工作进行介绍,最后提出了一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在报告结束后,参与师生积极提问,并与各位专家互相交流。在本次会议中,参会师生从各位专业不同的方向都有所收获,相信对研究所的研究工作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专家简介(按姓氏排序)

       崔立真,博士,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教授。现任山东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山东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院(C-FAIR)联合院长,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理事,数据库专委会常委委员,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服务计算、协同计算专委会委员,众智科学与工程国际联盟(ACE)秘书长,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计算机类教指委委员。
       窦万春,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并先后主持包括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省部级各类项目10余项,过去5年,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013年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A类),相关研究成果获2018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出版《大数据关键技术与应用创新》专著一部。
       马晓星,博士,现任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副主任、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面向开放环境的软件技术研究,近期尤其关注软件自适应、智能化软件系统的质量保障等方向。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973/863项目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百余篇,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为第2、第4完成人)。
       应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科研、教学,以及应用软件开发工作。主要的研究领域有: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大型软件系统的智能化运维管理、软件工程中的智能分析与优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项目和多个应用型项目的开发。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杨耘,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终身教授,博导。杨耘于1992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6在澳大利亚联邦分布式系统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进行研究工作。1996年至1999年在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担任讲师和高级讲师职务1999年末加入斯威本科技大学担任副教授和终身正教授职务。2001年至2004年担任信息技术系副系主任。2000年至2005年创建并发展了因特网计算和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05年至2007年担任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2008年至2010年担任信息与通信技术学院副院长。杨耘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软件系统,大数据,云计算,服务计算,边缘计算,工作流管理系统。现已有5部专著,在国际会议和杂志上共发表论文超过300篇(h-index=47)。杨耘教授作为主导师,已经指导毕业了约20名博士生。同时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领导团队完成和在研20余项纵向研究课题以及和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其中包括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研究课题如基于点对点计算,智能体,网格计算,以及云计算的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系统,云计算环境下的大规模商业流程的执行和管理,云计算环境下的大数据数据管理,支持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的政府机构管理控制系统,云环境下的服务计算质量等。杨耘教授多次担任国际软件工程大会(ICSE)程序委员会委员。现为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期刊编委。2015年被聘为澳大利亚大学研究质量评审委员会(ARC ERA2015)委员。